广告投放

社交媒体与造星运动

目录

    社交媒体与造星运动

    来源:槽边往事

    我认识些人,到今天还在用古老的直板按键手机,没有开微博,也没有用微信,感觉是活在史前。关于他们现在的状态我无法评价,只能说他们正常过日子,看起来和其他人没有什么分别。

    倒是有几个脱离这种状态,终于用上智能手机,爬上社交网络的人,变得有些疯魔。所以,一定是有什么东西改变了他们,就像是父母辈的老年人如今沉溺网络不可自拔。

    以前人们把上网叫做“冲浪”,我不知道浪在哪里。

    如今我觉得这个词很深刻,太多数量的人,太多类似的人都上了网,通过社交网络连接在一起,他们的步调就会相互协调,最终变得一致。当他们采取一致行动时,自然就产生了浪,人浪,声浪,信息狂潮。

    有时候可以倾覆冲浪的人,有时候甚至可以把他们拍得粉碎。造星运动也是一种浪。讨论《南华经》或者安迪·沃霍连水花都激发不起来几个,但是造星可以很快卷起巨浪。

    合理合法没麻烦,省时省事不省钱,等到巨浪成型之后,就可以推动赚钱的发电机组。所以我也能理解造星运动,这不是自上而下的强塞,而是双向甚至多向选择的结果,大家要的就是这个。

    当然,巨浪崩溃之后双方又会相互指责,这同样是人性的体现。指责完了之后继续造星运动,因为似乎大家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。

    我觉得比较理想的互联网环境应该是个池塘,池塘里有荷花水草,青蛙和蜗牛潜伏其间。水面上飘着青萍,水黾在跑来跑去。水里有小虾和小鱼倏忽往来,水底有螺蛳和藕,蚌壳埋在更深处的淤泥里。也的确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如此,每个人都各安其位,保留着自己的性格和脾气。

    但社交网络显然是一片大海,而且这片海里没有那么多种生物。即便有,也在一浪又一浪中被打碎淹没拍到海底,在边上看过去让人觉得风景极为单调重复,远不如那个静谧的小池塘,偏偏大家又乐此不疲。下一次,同样的浪又会涌起,一样的方式,一样的过程,这让我想起一句电影里的形容:没有记忆的海。

    不知道今天还在冲浪的人几时才会厌倦,仰头看多久星光脖颈才会酸疼。我回过头去想一想,觉得那些用直板按键手机的人未尝不是一种明智之士。也许他们看到了更多,只是他们不愿意说出口而已。转身把时间放在烧好一道菜,看完一本书,或者安安静静听完一首歌。如果注定要在地球上被囚禁七十年、八十年、九十年乃至更多,他们明显对此有不同的安排。

    我曾经看过关于浪的科普,它说并没有什么浪头涌来。大海里的水只是原地上下垂直震荡,在这种顺次起伏之间,让人感觉到有浪在前进而已。这样看来,哪怕是池塘里的一只小小水黾也是自由的,起码它可以轻快地跑过水面,绝对不会被束缚在一处。而且,它是天地之间唯一的一只水黾,不是难以分辨出彼此的水滴。

    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

    给TA打赏
    共{{data.count}}人
    人已打赏
    广告位招租919838898
   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    个人中心
    购物车
    优惠劵
    今日签到
   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    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