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什么是好产品?
对于这个问题,每个用户可能都清楚它的答案—— 一款产品通过加上哪些功能,可以变得操作更简单,体验更良好,功能更全面,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提出非常多的建议。
但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,背后都有很多隐形代价,当做了这个需求后,它的代价可能是另外一个也很重要的需求被延后开发,或者是另外一些功能的实现效果打了折扣,既机会成本。
所以,产品设计最重要的不是产品经理知道产品需要做成什么,而是产品经理知道如何找到一条最优的产品路径,以最小的代价,最少的时间,实现出本阶段内最佳状态的产品。
所以,产品经理需要能够看到所有的产品路径和解决方案,并了解每一个路径和方案的优劣势和性价比,最终做出最优决策。
金融行情交易客户终端的应用,既可以给炒股用的,也可以交易期货、现货、邮币卡或其他虚拟货币等,其产品模式基本都是由行情模块、资讯模块和交易模块组成。
此类产品的形态和通用路径基本都是:自选>分时>K线>交易。
通用的主路径基本都是唯一的,但是可选的分支路径则可以定义出很多,譬如以用户操作路径为导向的产品功能研发路径:自选>分时>K线>指标>盘口>F10>资讯>成交明细>交易>资金。
这是一条理想状态下的产品路径,所有的功能模块都要想,交付时间也不着急,从用户操作视角一层层递进。
这样实现的好处就是“稳”,前一环节的功能为下一步的新功能提供基础,但是当项目遇到了各种矛盾的情况下,时间和研发资源可能不足以支撑这样的常规路径,那么就必然面对各种取舍。
所有的时间问题,背后一定都是工作量问题。
所以,当研发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产品经理的一种常规解决方案就是:保留流程链,但是减少流程环节个体上投入。
如果还是保留常规的产品主路径:自选>分时>K线>指标>盘口>F10>资讯>成交明细>交易>资金;
那么还可以调整的便是:
自选(先不实现云自选同步功能)>分时(不做缩放功能)>K线(减少K线的可选周期)>指标(减少指标数)>盘口(减少字段)>F10(减少字段)>资讯(不提供分类和标签功能等)>成交明细(仅保留基础字段)>交易(减少快捷交易下单方式)>资金(减少报表维护)。
这种思路的优点就是流程链仍旧都保留,只是下调了质量标准,但是当未来又有时间了之后,则可以重新“补回来”,且届时不会出现架构和布局上的大问题。
但是这种模式会暴露更多的矛盾点,核心是通过减质量的方式达到,本来是项目时间进度的矛盾,现在则是功能操作和体验的矛盾,容易陷入被动的需求缝补循环中。
那么另外一条可考虑的产品策略方式则是:通过深入理解业务和需求,进行功能性的合并,但是仍可支持各类不同的操作需求。
下面就以一个产品为例,做步骤解析:
02
第一步:对功能链的功能环节进行理解,找出共性环节,进行合并整理
譬如分时页面头部的“合约基础属性”与盘口、F10中的属性,有多少是相同类似的,如何做巧,将这3者有效关联复用,譬如保证金金额、保证金比例和杠杆这3个字段,有极大的效果相似度和计算公式,那么便可以选择一个字段展示即可。
首先剔除了这些不同页面中的重复元素后,接下来则是页面功能的设计,或许便不需要独立的分时、盘口和F10这3个页面,而仅需要在分时页面保留下一个合适的切换信息框,用以展示筛选后保留下来的元素。
由上图可以直接看出:图1中的涨跌=图3中的涨跌,图1中的最新、买卖价、持仓=图3中的最新、买卖价、持仓,图2中的涨跌停=图3中的涨停+跌停,图1的合约属性=图2的合约属性
第二步:从后端架构来思考前端应用层面功能的取舍与重新包装
所有的复杂系统的研发必然都是后端的工作量大于前端。
譬如,交易模块中的“止盈止损单”和“云条件单”功能。
如果是本地开发,则这2者的功能架构基本一致,无非是“止盈止损单”是“云条件单”的一种特殊选定品种和方向的模式。
从用户需求上来看,条件单也是大集合,止盈止损单是小集合,也就是条件单的产品功能覆盖了止盈止损单,而且后端架构上也对应一致。
故而,产品经理的决策便可以是:保留“云条件单”,合并前端的“止盈止损单”与“云条件单”页面,如果做的更好的话,在“云条件单”页面中以良好的用户体验来表达出“止盈止损单”的状态概念。
另外,性价比高的“小东西”可以多做,在这个案例中,“止盈止损单”的页面被暂时砍掉了,但是止盈止损单的“按钮”入口(譬如在持仓或下单的场景)可以保留。如此,用户其实并没有发现少了功能,需求操作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,但是少了一个前端页面的工作量。
第三步:拥有更全面的视野来思考产品
功能设计、原型交互、数据定义,这些已经是后期的执行环节。当我们去思考一款行情交易APP,最好的需求体验是什么时,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这唯一性的答案:“帮用户赚到钱”。
正如借贷类产品的最好体验就是“借到钱”,返佣类平台的最好体验则是“省钱”,至于稳定性、体验性、操作模式都是为这些核心目的服务。
那么,我们来分析一款行情交易APP如何帮用户赚到钱?是要依赖丰富的盘口信息,还是依赖丰富的多种下单方式?
解决这个核心问题需要和业务运营共同合作,如果直接提供给用户胜率较高的免费策略指标、有较高价值的操作建议方案的资讯内容,这些可以直接影响到用户的盈利赚钱需求,哪怕之前体验功能做得再一般,有这些带盈利价值的功能远比体验层面的优化更重要。
所以,由此分析得出:
在配合的情况下,有价值的资讯和指标功能比其他各种的工具小功能都更加重要。至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快捷下单方式,限价单、市价单、超价单、排队价单等仅仅是前者操作的补充结果 。
故而,唯一的真正主路径只有:分时>指标(能指导盈利的指标)>资讯(能指导盈利的资讯)>交易。
除此之外,其他还能做得更好的,便是项目管理了——了解和熟悉自己的团队,知道自己的研发团队更擅长最哪个功能领域模块,准确地评估时间,定义好关键路径,做好更兼容的架构设计,避免返工等。
另外,还有就是要留意对用户敏感但是一般不会表述出来的细节点,譬如移动端的流量消耗问题。
譬如一个行情交易的APP产品虽然很稳定,速度也非常快,但是使用起来,一个小时耗1G的流量,用户显然是无法接受的。
要解决这个问题,有很多的工作量需要提前处理,譬如本地缓存、增量加载和按需推送等,这些需要在架构层面便需要兼容支持。
所以,选择最优产品路径,需要产品经理具备更high level的视野,理解问题的本质,看到业务整体、模块组成和关注被默认忽略掉的细节。最终,通过结合产品视野、团队情况、市场发展,才能定义出最优的产品实现路径。